没有账号?| 马上注册
兰考论坛> 城乡 > 正文
武陵“中益”振兴记
644 0

爱的信使

2024/4/19 1:24:15

新华社重庆4月15日电(记者李松)4月春光正好。地处武陵山区深处的重庆石柱土家族自治县中益乡,在春日里特别热闹,山村里一窝窝黄精进入了收获期,农民们忙着下地采挖;一拨拨研学旅游团队在惬意地踏青赏景,搞农事体验……作为重庆市曾经的深度贫困乡,中益乡通过脱贫攻坚甩掉“贫困帽”之后,还在最近几年让脱贫农业产业实现了“接二连三”,研学旅游成了新的支柱产业,乡村振兴的故事正在精彩上演。

选准产业,“接二连三”促振兴

在脱贫攻坚期,中益乡实现了从传统粗放农业向特色效益农业的转型,通过村集体带动、规模化种植,全乡种下了1500多亩黄精、3000多亩脆红李,并养殖了1万多群中蜂……群众稳定脱贫不愁;而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这几年,乡里又在既有脱贫农业产业发展基础上,延长产业链、提升价值链,让产业效益迈上了新台阶。

以黄精为例,从育苗、种植到加工的完整产业链已在中益乡落地,并开发出了黄精面条、黄精果脯等10多款加工产品。在中益乡华溪村,重庆华溪村黄精面业有限公司2022年建成1400多平方米标准厂房,黄精面年加工量超过300吨。“我把之前在河南积累的制面经验技术带到了华溪村,同时积极开拓市场,成功实现各类黄精产品的出口。”公司负责人郭骐瑞说。

在中益乡,农业产业除了“接二”,还在“连三”。温暖春日里,中益乡田园美景、土家族非遗技艺吸引来一批批研学团队。这里到处都有行走的研学课堂,在中益乡华溪村、全兴村,研学团队可以参观黄连种植、蜜蜂养殖基地;在坪坝村,可以体验稻田农耕……“我们挖掘特色农业、生态和文化资源,并将这些与学生研学、企事业单位客户乡土体验等需求结合,很受欢迎。”中益乡党委专职副书记郎滔介绍,2023年全乡接待研学团队游客近4万人次,研学旅行产值超1200万元。

引育人才,“新农人”激活新乡村

最近一段时间,华溪村“90后”农民王秋实正忙着一家一户上门收购黄精,经常深夜回家。“我们与湖南常德市一家企业合作,乡里出原料,企业来加工,共同发展中益黄精茶产业。”王秋实告诉记者,2019年返乡后,他就当起了一名乡村产业经纪人,助推中益乡土特产走出大山。

原生态的黄精、黄连等中药材要卖出更好的价钱,离不开各种精深加工产品的开发和推广。王秋实利用自己大学美术专业特长,为黄精产品设计卡通形象,让其更贴近年轻消费者。

过去是大量劳动力外出打工,如今是不少青壮年返乡回流。中益乡过去3年吸引回来100多名创业者,催生了许多像产业经纪人、“乡村CEO”、研学讲解员这样的乡村“新农人”。

中益乡7个村集体经济组织合股成立的石柱县益起奔跑文化传播有限公司,负责牵头全乡研学旅游、电商产业发展,而作为这家公司总经理的谭操曾有多年健身教练经历。“我结合自己的专长,为青少年研学团队专门设计户外健身课程,把健康运动、体能锻炼融入到研学过程中,让大家既能亲近乡村,又能提升身体素质,提高了研学旅游的吸引力。”

在谭操的带领下,2023年益起奔跑公司经营收入接近260万元,向各村集体经济组织股东分红35万元。“在乡村创业打拼,真的很有成就感。”谭操告诉记者。

“帮扶政策好,自己也要奋斗奔跑”

在中益乡,随着脱贫产业成果持续巩固、“新农人”不断涌现,全乡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也从2020年的1.56万元,提高到2023年的2.06万元,农民腰包“鼓起来了”,但乡亲们奋斗奔跑的脚步没有停歇,劲头还越来越足。

最近天气晴朗,华溪村村民张剑峰背上了蜂桶,忙着上山为自家养殖的中蜂找寻“新家”。“帮扶政策好,自己也要奋斗奔跑。”张剑峰告诉记者,山中花多,蜂蜜又多又有营养,深山老林不通路,蜂桶就要一个个往山上背,找到岩壁旁的平整处,就摆上一个。

在中益乡坪坝村,脱贫攻坚期里,村民邹小珍家办起了乡村农家乐。近3年来,邹小珍一直在对农家乐进行改造升级,现在每间客房都装上了空调、配套了淋浴室,房前小院也种上了别致花草。“日子越好干劲就越大,就怕闲下来。”邹小珍说。

“少数富了不算富,一起奔跑才算数。”中益乡党委书记刘登峰告诉记者,下一步乡里将继续做强中药材、中蜂等产业,做好农文旅融合文章,让乡村更美、农民更富。
手机二维码 手机二维码
返回顶部 返回顶部